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 > 正文

朱元璋严禁太监干预政事明朝为什么还是太监当道!

2023-03-29 16:07:58来源:360kuai


【资料图】

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名出身草根的皇帝,辛辛苦苦10多年,终于打来江山。朱元璋非常重视权力,绝不允许有人分享和染指,哪怕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。为了大明王朝始终姓朱,朱元璋不惜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。

开国功臣如此,太监也不例外。历朝历代太监乱政带来的危害,历历在目。因此,从一开始,朱元璋就决定从根子上断绝太监干政的任何可能。

1384年,朱元璋铸造了一块铁牌,悬挂在宫门上。铁牌上写着11个大字:"内臣不得干预政事,犯者斩。""内臣"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太监。这块铁牌挂出来后,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太监头上,让每一名太监如履薄冰。就这样,在整个洪武时期,太监只有做奴才的份,根本无缘问津权力。

然而,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,太监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朱棣发起"靖难之役"时,太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,有的还走上战场为他冲锋陷阵。这使得朱棣有意识地拉拢太监,并提高太监的地位。1420年,朱棣违反了朱元璋关于"内臣不得干预政事"的禁令,设立了东厂,以亲信太监担任首领。

明朝中期以后的皇帝,允许内阁参与批阅章奏,并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,最后由皇帝亲自御批。这叫"票拟"。显然,"票拟"为内阁带来了巨大的权力,为了对冲内阁权力,皇帝又批准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在章奏上用红笔进行批阅,经掌印太监盖章后生效。这叫"披红"。于是,太监终于获得了掌握中枢权力的机会。

司礼监本是明朝太监二十四衙门之一,地位并不高。由于获得了"披红"权,顿时成为二十四衙门之首,"无宰相之名,有宰相之实"。

明朝显赫一时的大太监,如王振、刘瑾、魏忠贤等人,都是通过司礼监秉笔太监、掌印太监一职作威作福。刘瑾被称为"立皇帝",魏忠贤被称为"九千九百岁",权倾朝野,风光无两。

标签: